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盖气取诸阳。血取诸阴。血何以为荣。荣行脉中。滋荣之义也。气何以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义也。人受穀气于胃。胃为水穀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者为荣。浊者为卫。二气周流不息。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平旦以来复会于肺口。所谓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则是二气者、常相随而不相离也。夫惟血荣气卫。常相流通。则于人何病之有。一窒碍焉。百病由此而生矣。故气之作恙。发而为寒热恚怒喜忧愁。聚而为积痞疝瘕症痃癖。上为头旋。中为五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此者气使之然也。血之为患。其妄行则上衄。其衰涸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忘。蓄之在下其人狂。逢寒则筋不荣而挛急。挟热则毒内瘀而发黄。在小便者为淋痛。在大便者为肠风。其馀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病尤不一。凡此血使之然也。夫血譬则水也。气譬则风也。风行水上。有血气之象焉。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达。病原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