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伤寒二日。阳明受病。阳明者。胃之经也。主于肌肉。其脉络于鼻。入于目。故得病二日。肉热鼻乾。不得眠也。诸经在表。表始受病。在于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炙发汗而愈也。伤寒二三日。身热。目痛鼻乾。不得卧。尺寸脉俱长。皆是阳明胃经受病也。伤寒二日。阳明经受病。可发其汗。非正阳明也。正阳明者。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故可下也。今言二三日传阳明经。身热。目痛鼻乾。不得卧。尺寸脉俱长者。是太阳、阳明。可表而已。若无汗。尚恶寒。宜升麻汤。有汗恶寒者。表未解也。宜桂枝汤。无汗脉出。其人喘者。与麻黄汤。
又问。十二经皆一。而阳明有三。何也。有太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有正阳、阳明也。太阳、阳明者。本太阳病。若发汗下后。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本传属阳明也。太阳、阳明。脾约是也。大便坚。小便少。其脾为约。少阳、阳明者。本转到少阳。因发汗。利小便。胃已燥实。大便难也。正阳、阳明者。病人本风盛气实也。三阳明。可下。唯恶寒中寒。病为在经。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