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为阳。阳不足者。不能销铄水饮。遇脾气虚弱。气道否膈。则聚饮而成痰。浸渍肠胃。上为呕逆吞酸。下为洞泄寒中。久不已。则令人消瘦。倚息短气。妨害饮食。昔人治痰饮。多以温药和之。正为此也。难经曰。肺太过。则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泣。其内证。喘嗽上渴。逆气烦心。胸满烦热。夜则涕出。多嚏悲愁。鼻不通肺。金脉水名。以子助母也。心脾肝皆受寒邪。涎出。水反伤土。寡于畏也。腑中大寒。病名寒中。痰白作泡。肺中气虚。而为水助母也。当于肺中泻肾中火非。辛热之药不能退也。口中痰沫。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热去之。饮酒多有此证也。
〔方〕
●草豆蔻散(出圣惠方) 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草豆蔻(一两去皮) 泽泻(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桂心(二分) 白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