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医寄伏阴论
卷上   时行伏阴总说
清 · 田宗汉
下载:医寄伏阴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阳升则阴降,阳浮则阴沉,阳降则阴升,阳沉则阴浮,升降浮沉,阴阳之变化,生杀之征也。盖阳气升于春,浮于夏,降于秋,沉于冬,是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四序之常候也。四序失则寒暑愆,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异气,异气未有不病人者。春夏阳气开张之际,适值阴雨不止,雨淫湿盛,则阳气自微,而寒气自生,寒湿相搏,结成一团阴霾之气,致人受之,则上客于肺,中客于脾,下客于肾,即病则名寒湿。如不即病,其邪必伏孙络,则为伏阴,直至夏秋,阴气内盛,阳气外泄,久伏孙络之邪从阴而化,发端于膜原。膜原在胸膺之内,夹脊之前,正经胃交关之所,为诸经之总会也。阴邪踞此,壅遏气机,清无所升,浊无所纳,三焦表里,营卫气血,皆为所阻,于是胸中不乐,头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呕。一经呕吐,声喑耳鸣,面尘肌消,目眶陷,目睛冒,渴饮热汤,四肢逆冷,脉微或伏,转筋疼痛,冷汗自出,有类霍乱。变则呕止而哕,或噫或呃,或咳,或懊憹,或心下痞塞,或心烦恶热,而肢体若冰。甚则心中如焚,渴欲冷饮,扇扇不知风,饮冰不知冷,卧地不起。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