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温热病类方
瘟疫病   温疫病小引
下载:温热病类方.txt
本书全文检索:
       疫应岁运而发,或数年、数十年一次,每每寒疫少而热疫多。何也?大司天在泉,六十年为一运,自大挠作甲子,于黄帝八年贞下起为下,下元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六十八年第二甲子乃上,上元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递至。本朝同治三年第七十七甲子,系中上元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五行惟火性最速最烈,以燥火之运谓有寒疫得乎?此法未经人道破,以徐灵胎之通博,犹疑病随国运数百年一转移,先生当名盛火燥之运继风火运后,所医固多热证,以发此议。试取宋元以来诸名家,其偏用下、用凉、用温补者,而按之莫不适随其运。偏见出于不觉。非若陈修园固执温燥不合气运者,比近代陆九芝先生畅明此论或可稍挽颓风,拯斯民于火厄哉!忆陈生于闽省海隅之乡宦,于天津咸水之域,彼见脾湿居多,遂谓天下鲜温热病,而其存津液之谈,不识以温存抑用燥存之宜,多刺其矛盾者,孰意。因偏投时好,书竟普行于环区已。盖人原以服温补为可延年,服清凉防致殒生,见陈为一代著家,应无乖谬。故而赤口渴也,犹恐为阴亏;唇燥舌黑也,犹恐为水泛。无论是温、是疫,宁过温散、勿少寒凉,羌、独、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