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脉来滑数无力,证本湿热伤阴,五液日耗,形神慵倦,竟若骨痿不能起于床。法宜补阴化湿。苦寒虽效,究非常服之方,拟甘露饮加减。
川黄柏(一钱) 金钗斛(三钱) 淡黄芩(一钱半) 润玄参(一钱半) 肥知母(二钱) 天麦冬(各两钱) 天花粉(三钱) 地骨皮(三钱)
(案2)湿热蕴于阳明,熏蒸肝木,耗损肾阴。肝主一身之筋,肾统诸经之水,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譬如暑湿郁蒸,林木萎弱,以故体倦多眠,热蒸气腾,上干清窍,唇疡流液,目涩羞明,颊肿咽痛,苔黄舌绛。服养阴渗湿之品共六十馀帖,病势退而复进者,证延六载之久,药浅病深之故也。仍以补肾渗湿为丸缓治。
四君子汤二冬膏加生地、枣仁、泽泻、黄柏、水连、沙参 水丸。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