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病方》是一部古代中医著作,于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是现知中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之一。该书原本没有书名,因为目录中有“凡五十二”种病的字句,所以被命名为《五十二病方》。实际上,书中涉及的病症达到了103种,治疗方剂总数达到283个,使用了247种不同的药物。
这些病症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多个领域,其中外科病症占了大约70%,包括出血、刀刃伤等症,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治疗技术,如治疗腹股沟疝气等。《五十二病方》所反映的医疗水平较为朴素原始,表明它应该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就已经写成,反映了我国医学早期的面貌,是先秦时期医疗经验积累阶段的产物。
书中记载的方剂大多是由两种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例如治疗“疽”病的方中,就包括了白敛、黄芪、芍药等多种药物。根据疽病的不同类型,调整主药的剂量,体现了早期的辨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