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针学通论
正文   第十章 刺针一般
日本 · 佐藤利信
下载:针学通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既诊断了后。患者衣服厚。则适宜取除之。沉意正形。而开针函。容所出之。针柄上端。于杉山氏管之下口。此际管之上口斜于下方。下口向于上方。更反转管之下口。使针局密接。且其接端者。以A B暂时押之。且显其管之上端打针柄。以L捷手二三回。此际极力则患者诉痛。不用力。亦不能使针头穿皮肤。况且各人之皮肤坚软异之。宜注意矣。盖针头。全知穿皮肤。则以H L摘管之上端。徐徐拔去其管。此时以A B近针头插锋。则此是A B二点。所谓为押手。又以H L为副手夫押手者。常可翦置下端。又当进入针锋皮肤。宜酌量患者之强弱与感应。若察患者之愉快。则可知应针头分子之波动虚。反之而患者诉疼痛。则可知分子之波动实。内经曰。刺虚者。段其实。解云刺实须其虚者。为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为针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注曰。要以气至。而有效也。。总而主针之掌面者。左右相共空洞之。形仮令如拥鸡卵。抑亦欲下气。则针锋副B点。而捻。欲上气。则针锋副A点。而捻。或以顺有行。或由逆有施。难经曰。气滑则针出疾。气涩则针出迟。气隆则针小而入浅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