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后清水氾滥,浊饮冲逆欲呕,饮邪为患也。痰饮阻塞则不寐不便。洁古治法,通阳始能逐饮。
苓桂术甘合大半夏汤
暮夜浊饮冲逆,交子后清水氾滥,议真武法,以逐饮邪。
熟附子 白术 炙草 茯苓 白芍 姜汁
痰饮之作,必由元气亏乏,及阴盛阳衰两起,以致津液凝结,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清者悉变为浊。水积阴,即为饮,饮凝阳,则为痰。若果真元充足,胃强脾健,则饮食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何痰之有。《金匮》曰: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临症权变。痰饮忡悸欠寐,呕吐胶痰色红,投温胆法,虽能安寐,而胶痰不尽,或欠寐心烦,后加黑山栀,服一剂,烦定寐安,去山栀。惟气逆作吐,改用旋覆代赭汤。服两剂,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