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秋燥论
秋燥论   燥气统论
下载:秋燥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六气之病人,燥居其一。《内经》病机十九条独未言燥,致后人有燥不为病之说。西昌喻氏发明其端,只言燥之复气。兹采各名家议证之尤者融会于一,以免学者于散篇中求之。夫六气之分,风、热、火三气属阳,燥、湿、寒三气属阴。故沈自南云:燥病属凉,谓之次寒者也。吴氏鞠通本此而畅明之曰: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若是则嘉言引大易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乃论燥之复气也。且自南所论“燥病属凉,谓之次寒”,乃论燥之胜气也。唐容川又谓:燥与湿对,湿为水火相交而化者也。燥者,水火不交之气也。火不蒸水则云雨不生,水不济火则露泽不降,而燥于是乎成矣。以六经分之,燥属于阳明;以四时分之,燥属于秋令。雷氏少逸曰:燥气侵表,病在乎肺;入里,病在肠胃。肠胃乃阳明燥金,肺为金为秋,与阳明相表里。叶氏有云: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总而言之,燥气初病,首先犯肺,如证见头微痛、恶寒、痰咳、鼻塞嗌干者,是燥伤本脏,燥之胜气也。若热渴自汗、咽喉作痛,是燥之本气已化为火,为燥之复气也。以上专指表证而言,亦必系秋令之病,方得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