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浆期。气血虚耗夹热。而不能使毒化浆者。此毒气肆奔溃。根血犹附。窠囊平塌不突也。若与托里解毒。反取过深之失。况乃其元气。素虚弱者乎。难之又难。宜三思焉。所谓难任温补。又难任清凉。要以清凉之味为良。翁氏曰。七八日之间。毒未尽解。于温补中。加解毒。热毒未尽解。于补益中。兼清凉。若偏于燥剂。毒盛不能化浆也。参麦清补汤主之。或八珍汤。加黄耆麦门冬。
痘疮素血热太甚。至五六日。其热全退。窠囊丰突者吉。如热毒未解。根血焮赤。或水泡清淡空壳者。必有发痒之患。与以十神解毒一二剂。先解其热。而后宜排脓补托。孟氏曰。八九日浆虽灌。而色大红。根脚散漫。无一线之红围绕者。此血热甚而未解。当有九朝十朝。发痒之患。急宜参耆内托散。加蝉蜕木通荆芥白芷火煅穿山甲等药治之。更须令人看守。勿令抓破也。
痘出皮薄清淡。至七八日。疮头一二连串。浆水漏出者。是谓癍烂。又出疮稠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