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古云:跷者,捷急之谓也。二脉起于足,使人捷疾也。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府,主持诸表;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藏,主持诸里。阴跷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跷为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阳病则寒,可针风府、风池。又曰:在阳表者,当汗之;在阴里者,当下之。又:癫痫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
谦按:阴跷为足少阴之别,阳跷为足太阳之别,跷脉之有阴阳区别者以此。《甲乙经》谓: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又谓:阳脉荣其府,阴脉荣其藏。亦同气相求之义耳。要而论之奇经八脉,惟带脉横束于膂,不与七脉相同,其他皆起于太阳、少阴二经,虽或统宗众会,孔道各殊,其实皆自下而上,源不甚远。古人只言太冲,不分督、任、跷、维,盖有分之而不可尽分者,得其大要可也。
《素·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