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得上述各家已离理论而趋重实验,我就照吕氏的方法制药实验,参考科学的病理与药理学,作为我的制药根据。因为肠炎症系肠部肿疡溃烂,所以用各种消炎药汁浸入陶土,直入肠部敷于病灶,解除细菌毒素,制止细菌繁殖,即可减其炎肿,免于溃烂。同时各种药汁被吸收入体内,有解毒退热之功。所用之药,不但系古方治温热病之药,同时为古方治痢疾之效药,所以,我认为此法可兼治肠热及赤痢。按《医学心悟》,某年疫痢传染,死亡甚众,用各种治痢之方皆不效,后改用苦参、黄芩、黄连,即应手奏效。此方后经他人证明,此即为予之伤寒主药,因两症同是细菌在肠发炎之故。第一次试验系一赤痢妇人,卧床七日,给与此丸三服,次日即已痢止起床。第二次又治一人赤痢,速效亦同,我的理想已得美满的证明。随后即治几个热病多日的人,均在数日内痊愈,有丁福保医师及另三人函证明。以上均是二十七年最初试验。二十八年五月,小孙女年十二岁,患热病数日,百。四度,请何志姜医师交程慕颐验血,为正肠热症,同时请一中医商量后,用大黄、芒硝兼黄芩等苦药,兼服自制药陶土,两日后,即第十日,热度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