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曰,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沉际飞本脉经,但,作直,非,)
吴山甫曰,小脉,形减于常脉一倍,曰小,脉经首论脉形二十四种,有细而无小,今之小,其即古之细乎。
李东璧曰,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见脉要精微注)状其柔细也,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李中梓曰,细之为义,小也,微脉则模糊而难见,细脉则显明而易见,故细比于微,稍稍较大也。
何梦瑶曰,小与大相反,一名细,细甚无力,名微,大小有得于禀赋者,世所谓六阳六阴也,(生成脉大者,名六阳脉,小者,名六阴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