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生曰,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
滑伯仁曰,短,不长也,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为阴中伏阳,为三焦气壅,为宿食不消。
孙光裕曰,凡诊当细认,不可视其短缩为不足,不可断其短小为虚弱,但阴中伏阳,不能舒畅,有短小之象,不能接续,有累累之状,曰短。
张路玉曰,尺寸俱短,而不及本位,不似小脉之三部皆小弱不振,伏脉之一部独伏匿不前也,经云,短则气病,良由胃气阨塞,不能条畅百脉,或因痰气食积,阴碍气道,所以脉见短涩促结之状,亦有阳气不充而脉短者,经谓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是也,仲景云,汗多重发汗,亡阳讝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戴同父云,短脉只当责之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为阳绝,下不通尺为阴绝矣,曷知关部从无见短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