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兄弟客云间,奉晨昏之欢,视膳之余,佐以汤药,因获交于李士材先生。先生学博而养邃,其于身中,鹊桥黄道,大海曲江,九宫三要,播精于子,塞鬼路于寅,养玄珠于戊己之宅,靡不穷其奥也。其于娑婆界中十万八千金石、草木、咸、酸、辛、辣、甘、淡之味,与夫寒、热、温、凉之性,如药王药上所称,非即身心,非离身心,靡不探其赜也。其审色察候,如禅师之勘验学人,一一知其病根所在,虽滀忿之气,不上不下,靡不隐为照也。其药笼所收,如黄芽、白雪,遍地漫空,虽鸡雄、豕苓、牛溲、马勃,靡不时为帝也。其广发悲愿,结生生之缘,自宰官以逮牧竖,皆入究竟觉中,等无差别,应病与药,随取随给,靡不遍为洽也。
盖先生从其尊人震瀛公,以《易》起家,洞乾坤辟直之理,出入于《参同》、《悟真》,而要归于拈花之旨。有养己之功,故内道所通,守约而应玄;有活人之句,故外行所播,事精而功博。其所施药,如刀圭入口,仆者立起,宜乎其名不胫而驰。远迩向慕,争赴无虚日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