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惊者。七情中之一也。古人于小儿论中。不言喜怒悲忧思恐。而独言惊者。小儿初生气脉未足。精神未全。天之所禀者。混然一真。七情虽具。而未有爱憎。但念乳食。余无所知。喜怒悲忧思恐。皆动于中。惟惊从外来。神气无杂。一有所触。悸动不安。啼叫搐搦。尝原喜怒悲忧思恐字皆从心。惊之为字从马。古人因字命名。亦有深意。盖以是马也适于善则为善。适于恶则为恶。其机甚可畏也。惊之为病。有急有慢。留于阳则为急。伏于阴则为慢。亦犹马之有善恶也。马以喻气。非衔辔则不能制。惊之为病。非药石则不能调。信知性之不可以不善。犹惊之不可以或有也。是以惊风有急慢二证。而古方止曰阴阳二痫。所谓阴阳者。急慢之异名耳。凡婴孩十岁以下曰痫。十岁以上曰癫。阳痫属腑为阳证。俗曰急惊。其证身热面赤。发则搐搦。两目上视。牙关紧硬。宜用凉药。阴痫属脏俗曰慢惊。其证因吐与泻。或吐不泻。积日渐困。面白脾虚。不甚搐搦。目微上视。手足振动。宜用温药。不可一概施治也。尝见后人不明乎此。但知急惊用凉药。不知太过则反成慢惊。至于慢惊但知用温剂。不知太过则反成急惊。迄无定见。用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