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小儿壮热者。由阴阳不和。气盛血实。邪热之气。客于肠胃。蕴蓄日久。熏发肌肉。故令身体壮热。其脉三部俱实者是也。亦有乳食不化。及食物不消。蒸郁于外。令儿壮热口乾烦渴。其寸脉浮而大。按之反涩者是也。
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体与温壮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其挟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挟宿寒者粪白而酸气。此二者腑脏不调。冷热之气俱乘肠胃。蕴积染而发温。然其热不甚盛是温壮也。其壮热者。是血气熏于外。其发无渐壮热甚。以此为异。若壮热不歇。则变为惊。极重者亦变痫也。
钱氏附方论。小儿壮热。昏睡伤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至误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食。宜以药下之。张瑍瑾按。小儿冬末春初。温厚之衣。或乳母恣食酒面甘肥等物。令儿心肺不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