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感证辑要
卷三   张禾芬燥湿证新论
民国 · 严鸿志
下载:感证辑要.txt
本书全文检索:
       六淫之邪,各有兼症,而燥气抟湿之病,又为秋深时最多。如秋分后,天久不雨,人烟稠密之处,此症更易剧发。《内经》病机十九条不列燥症,至刘河间《原病式》篇有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自喻嘉言改《内经》秋伤于湿作秋伤于燥,嗣后如张路玉谓肺燥脾湿,章虚谷谓表燥里湿,吴鞠通谓肺感燥气、脾伏湿邪,其实不如喻氏燥湿二字为简当。嘉言曰:湿统四时,春曰风湿,夏曰暑湿,秋曰燥湿,冬曰寒湿。其病若兼伏暑,病尤深重,一起即烦躁昏谵,燥渴恣饮,或闭闷无汗,或汗虽泄而邪不解,或咳血,或泄血,甚则血热肝燥,火旺生风,筋脉瘛疭,肢臂强直,目瞪口噤,舌卷囊缩,便多干结,或澼澼似痢,或初虽水泻,暴注下迫,旋即干秘,溲多赤涩,脉多沉部弦数,按之细涩,证虽险变百出,大纲亦只数端。在上焦有二:一肺之化源绝,二热闭神昏;中焦亦有二:一胃络脉绝,二脏结下痢;下焦只有一,男则精竭髓枯,女则血枯肝绝。选药制方,莫如鲜药之取效较速,其次花露,如鲜苇茎、鲜菊叶、鲜忍冬藤叶、鲜枇杷叶、鲜淡竹叶、鲜大青萍、鲜桑芽、鲜梨皮、鲜菊叶、鲜青箬叶等之轻清气燥,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