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为阴邪,遇阳虚之体,纵感受日久,不至化热,故仲景于寒湿无专方。以湿本毗于寒也,若兼热,则为热湿,不得第以湿名。拙儗
叶天士云:寒不能生湿,因湿而为寒者有之。又云:但有湿而不蒸热,当于治湿药中加热药,以宣散利导之。可谓得仲景真谛矣。
湿分内得、外得:雾雨水湿,或伤或中,得之于外;酒肴生冷,恣啖无节,得之于内。外属太阳,内属太阴或少阴。治之不早,郁而成热,则变状多矣。
中湿者脉沉,若风湿则脉浮。有风无风,以此别之。
湿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散之;在下在内者,宜燥之,或利小便。此大法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