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火者加酒芩,挟气虚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挟气药、降火药,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眩晕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汤调下。火动其痰,用二陈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大是久病。(久,一作虚。)久病之人,气血俱虚而脉大,痰浊不降也。昔有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头眩,坐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附脉理】
《脉诀举要》曰: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证治。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