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热时热郁于内,必作饱,不思饮食,此时不可骤用暖胃药,以滞其毒。若无泄泻,痘色红活,虽出齐后,不食亦无妨,俟水足浆行,毒气尽出,肠胃无热,自然思食,不必施治。惟吐泻后,痘色淡白不振,乃胃弱不食也,用人参、白术、茯苓、砂仁、丁香、陈皮、山楂、神麴、炙草,煨姜引。
灌浆时不食,凶。八九日前,毒未出尽,不食无妨。至此毒宜尽出,内脏空虚,当大进饮食矣,而犹作饱胀者,必毒留内滞,脾胃已败,急用人参、黄耆、山楂、白术、丁香、肉桂、煨姜等药,大暖脾胃。痘起有脓,饮食稍进,可治,不然血气无所资矣,痘虽起胀,亦必陷靥而死(结痂时同)。
痘后不食,亦凶。有脾胃虚寒,不欲食者,必唇舌俱白,身凉,精神困倦,懒言,用人参、黄耆、当归、川芎、白术、茯苓、丁香、肉桂、砂仁、乾姜、山楂、麦芽。有馀热留滞脾胃,不欲食者,必舌心有苔,腹胀微热,以消导解毒为主,兼与补脾。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