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安有所谓痰者哉。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焉者也。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然停积既久,如沟渠壅遏淹久,则倒流逆上,瘀浊臭秽,无所不有,若不疏决沟渠,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无是理也。
庞安常有言: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并宜苏子降气汤、导痰汤各半帖和煎。或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木香各半钱,吞五套丸。或以五套丸料,依分两作饮子煎服亦好。
有阴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受火侮,不得清肃下行,由是津液凝浊生痰不生血者,此则当以润剂,如门冬、地黄、枸杞子之属滋其阴,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而痰自清矣。投以二陈,立见其殆。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