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肌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上消者,上焦受病。“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是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饮,少食,大便如常,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治宜流湿润燥,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能食而渴为实热,人参、石膏,加减地骨皮散。
不能食而渴为虚热,白术散、门冬饮子。
小便不利而渴,知内有热也,五苓散、猪苓散泄之。
小便自利而渴,知内有燥也,甘露饮、门冬饮润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