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阴证似阳,而数反复者,其证热渴共甚,口舌乾燥而无胎,(又有至生芒刺者),或头痛,或下利,腹候无下证,脉数而无力,与加减真武汤,二三日而热解,渴休舌润,错语减咳痰轻,食增神苏,一二日而前证复起,如此三五次而毙者,此属阴证,虽热解之际,仍宜与附子剂,勿忽诸。
周因之案中曲尽与承气之趣,能得长沙之法,苟不度热毒之微甚,谅精气之多少,决正邪之胜败,而制剂之轻重,虽证治相当,而恐招乎伐天和,诛无辜之过,岂可不慎乎,又云,有应用柴胡清燥汤,有应用犀角地黄汤,私观时师之为,有知用柴胡清燥者,于犀角地黄,乃非见血证之后,不敢与,类遘盗而后修门,不亦迟乎,学者须用心焉。
朱海中者证,四肢不举,身卧如塑,目闭口张,舌上胎刺,问其所苦,不能答云云,其危不可言,而不死者何,第无烦躁讝语,无烦燥讝语,则神气尚完,神气尚完而死者未之有,况脉有神乎,与醉卧勿醒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