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痢疾明辨
痢疾明辨   久痢伤阴
清 · 吴士瑛
下载:痢疾明辨.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故痢久必损津液。每见液涸、舌干、齿燥、唇裂、言说不清者,其证多险。舌黑、舌绛、舌光、舌碎、舌糜,均为恶候。邪尽正虚者,受补可愈。邪少正虚者,育阴尚救二三邪,甚者,必至津枯液尽而毙。
       附:孙御千、姜体乾两前辈案
       乾隆戊子七月十六日,无锡太平桥季姓室祝氏患痢极重,请孙姜二君诊视。是日孙先至,痢已半月矣,五色相杂。初起锡医治之,因证由泻转痢,为脾传肾之脏病。用干姜、白术、石脂、龙骨、蕲艾、人参等一派辛温之药,反佐黄连、乌梅,病势日重,饮食日减,而色晦滞,精神困顿已极,诊脉细涩不和,右尺激搏,按之时又鼓指,手温足冷,有时微热,舌苔白,心中烦,腹痛后重如初。孙曰:“此非脏病内伤,乃暑湿内郁肠胃,初未外达,又未内消,邪未尽而阴已耗,液已亏矣。”拟和阴润燥之剂,用阿胶、白芍、炙草、银花炭、扁豆花、大沙参、炒丹皮、茯苓、陈米,煎汤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