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痢疾明辨
痢疾明辨   辨痢之源
清 · 吴士瑛
下载:痢疾明辨.txt
本书全文检索:
       痢疾一证,古称滞下,乃时邪病也。暑湿热三气之邪滞于肠胃,三焦流行之机因此阻滞,所下无非湿火蕴酿之积垢,久之伤及肠中之脂液,其现证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爽。其腹或痛或不痛,甚或痛之极,故曰滞下。盖滞者,气血被湿热凝滞之谓;下者,暴注下迫之谓也。其病名最确。又曰肠辟,并无痢疾之称。后世谓之痢疾,命名不切。盖痢者,通利之谓也,非滞下之后重窘迫明矣。医书每列于杂证门中,初不指明为温暑时邪之疾,且又与泄泻连类而及混同论治,虚实寒热不分,致后人误以泄泻之法治痢,而于《难经》五泄之义茫然无所分别。徒知理脾健胃,消导破气,温燥乱进,杀人无算。殊不知小肠泄,大瘕泄也。夫痛必在少腹及当脐小肠部位也,邪气固结于下有似癥瘕,痛则泄,泄又不爽,如有癖块,故曰大瘕泄也。热伤气分白冻多;热伤血分红冻多;赤白相杂者,气血交病,并非赤为热,白为寒也。李士材、王莽诸贤皆有明论,惜未究其本源。海虞吴本立有《痢证汇参》一书,不过摭录前人方论瑜瑕并收,不知弃短取长。编书者既少卓识,又不能阐发此中精义,何以为治痢指南?至倪涵初治痢三方徒令印定后人心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