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源》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生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