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①,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②。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③。
〔译文〕
问:医经上说:脉象上有隐伏和匿藏,究竟隐伏匿藏在哪一脏的部位,才算是隐伏和匿藏呢?
答:这是说明阴脉阳脉互相乘袭,互相隐伏的情况。脉在属阴的尺部应见阴脉,反而出现浮滑而长的阳脉,就是阳脉乘袭阴部;在尺部虽见阳脉,但有时却夹有沉涩而短属阴的脉象,这就叫做阳中伏阴。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