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眼有寒热拟似之证。盖真寒真热易辨。而阳证似阴。阴证似阳者。难明焉。故世医往往于是证取败者。不少矣。若夫信目病属火之说。偏用凉药。或不问寒热。而施激热之点剂者。不足与语之。
崎阳一商客。沾染疫眼。两目满肿。其色紫黑。肿上更生多少之粟粒许小肿疡。弩肉蟠胀。而溢出于胞睑外。头疼目痛尤甚。大渴引饮。不能平卧。一医诊云。实阳真热也。与大承气汤。点寒冷之药。刺络大为放血。而病热愈剧。疼痛益甚。于是接予诊之。脉沉数。而好热饮。舌上赤色有光。予断云。此极阴之证。若误用攻下。则盲瞶在旦夕焉。即投乌头汤五贴。疼痛如忘。服用桂枝加附子汤二十日许。而告平快。
一老媪。年方六旬。尝患水肿。调治之后。卒然眼目满肿。而皮色不变。弩肉膨胀。两眶闭锁。其子谋治于一内科医云。高年之人。久患水肿。气力脱乏。遂致是患。故补其不足。援其虚惫。则眼目不疗而自痊。此治本之术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