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玉治闵少江案。
俞按:寤则淋涩,寐则溺遗,原与不禁有别,故以胞痹证治。其论药病不合处,理精义确。后来叶氏处方,最讲此旨,再观其治黄元吉、亢仁轩二案,病情同而治法不同,用药俱有妙解,能细参之,庶不犯枳、朴、归、芩,到手便撮之消。
孙文垣治南都大司马衷洪溪,冲暑理事,致发热燥渴,因食冰浸瓜梨新藕,(杨曰:又伤中气。)遂成泄泻,小水短少。医以胃苓汤加滑石、木通、车前子利之而泻止,(杨曰:去湿热而未照顾中气。)大便又因之结燥,艰涩不堪,乃用润肠丸,复泻不止,又进以前通利之剂,泻虽止而小水不能流通直遂,脐下胀急,立起解之,则点滴不出,卧则流之不竭。(杨曰:通利太过,则中气愈陷。)以频取溺壶,致通宵不寐。治半月馀而精神削,寝食废,诸医俱不识。将认为癃,则立解时点滴不出;认为闭,则卧时涓涓而流。谓气虚下陷,心血不足,而补中益气与安神丸服皆无效。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