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脉说
下卷   濡
清 · 叶霖
下载:脉说.txt
本书全文检索: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衣在水中,软手乃得,不任寻按也。其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脉在沉分,而濡脉在浮分也;又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无,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难见。从大而无者凶,从小而难见者,吉凶相半也。濡为湿病之脉,又为胃气不充之象,故内伤虚劳泄泻,食少自汗,喘乏精伤,痿弱之人,多见濡脉。若中气胀闷,腰背酸疼,肢体倦怠,舌腻口黏,皆当作湿治,不可断为无根虚损之脉也。
       按:濡脉形体泡松,虚软少力,应指虚细,如絮浮水面,轻手乍来,重手乍去,乃气血不充之象也。为中湿,为自汗,为冷为痹。《脉法》云:寸濡曰阳虚,关濡曰中虚,尺濡曰湿甚。若从容和缓,老人与病后及禀赋素薄者咸宜之;不似微脉之极细而薄,应指模糊,为气血两败之象也;又不似细脉之应指弦劲,为阴寒凝结之象也。但病后经汗吐下,乍见此脉,虽曰邪退,尤属正虚,急宜扶养,若渐见势微形细,便非佳兆矣。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