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通草: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结,令人不忘。」
《别录》:「味甘。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瘻,踒折,邕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考异〕关结,濒湖《纲目》及缪氏《经疏》皆作关节,文义固为浅显,然孙氏问经堂辑刻《本经》,则作关结,亦自有义,兹从孙本,以存古人之真。
〔存疑〕《本经》:通草,一名附支。《御览》引《吴普本草》谓神农、黄帝:辛,雷公:苦。叶青,蔓延生,汁白。陶弘景注本草云,绕树藤生,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
寿颐按:此即通草命名之义,自南唐陈士良《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