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阳盛已衰,故为瘖。内夺而厥则为瘖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又曰:手少阴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足阳明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又云:五邪所乱,搏阴则为瘖。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心脉涩甚则为瘖。五脏不利,则七窍不通。又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瘖之一症,五脏皆能致之,盖声音出于脏气,脏实则弘,脏虚则怯也。然舌为心之苗,心病则舌不能转,此心为声音之主也,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肺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故瘖之标在心肺,瘖之本则尤在肾。
治标之法,由于窍闭。有风寒之闭,外感症也,宜散之,参苏饮、二陈汤之属。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宜清之,四阴煎、竹叶石膏汤之属。有风逆之闭,肝气塞也,宜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