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邪在心则心痛,喜悲,时眩仆。又云:手少阴之脉动,则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饮。又云:实则外坚充满,按之而痛;虚则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不痛。
丹溪曰:凡言心痛,都属胃脘,虽数日不食不死,若痛止便食,必复痛。若外受寒者当温散,内受寒者当温利。病久属郁则化热,用山栀为导,佐以姜汁、台、芎开之。若痛甚,加炮姜为从治。
景岳谓:真心痛者,必手足冷至节,爪甲青,此旦发夕死之候。其痛在膈上者,实胃脘痛,《内经》所谓当心而痛也。此症多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而致。然食与寒,亦无不皆关于气,故治痛以理气为主,食滞者,兼乎消导,寒滞者,兼乎温中,平胃散、胃爱散皆宜。若气结难解者,唯神香散为妙。若停食胀痛连胸者,吐之;连腹者,下之。若因火郁及痰饮者,随症治之。
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