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肝藏血。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后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又曰:肝脉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又曰: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不远热,则热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吐血之症,呕咯而出者,由于咽,必出于胃;咳而出者,由于喉,必出于肺。其血动之由,惟火与气耳,要当察其虚实。然咯而出者,其来近,不过在经络之间,故无发热、骨蒸、气喘等症;咳而出者,其来远,必内伤而出于脏,故难治。
凡火盛迫血妄行,必有火症火脉,清其火而血自安,宜芩、连、知、柏、犀角、生地、玄参、花粉、栀子、芍药之属,而童便为尤宜。阳明火盛者,加石膏;三焦热极便秘者,加大黄;若热壅于上而火不能降,加木通、泽泻、山栀等以导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