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觉庐医话录存
正文   引火归源
近代 · 卢觉愚
下载:觉庐医话录存.txt
本书全文检索:
       今医治相火之证,动用桂、附,辄云引火归源。不知相火寄于肝肾,上应心包,心动则相火妄行,势必烁及真阴,肝肾阴虚,则相火愈炽,故秦皇士谓乙癸同源,治宜培养肝肾真阴以制之,若用辛热摄伏,岂不误哉?夫引火归源而用桂、附者,乃治真阳不足,无根之火,为阴邪所逼,失守上炎,如戴阳、阴燥之证而已。叶香岩曰:「引火归源,因肾水不足,虚火上亢,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嚮导,引之下降,使无拒格之患。若以温补之药为引火,则大误矣。盖阳为火,阴为水,水衰阳无所附,而浮于上者,宜滋补真阴,则孤阳下附。若可用热药者,乃戴阳、格阳二证,是内真寒而外假热,阴极似阳,仍是寒证,故用热药,此处务要讲究明白。」何梦瑶曰:「桂、附引火归源,为下寒上热者言之。若水涸火炎之证,上下皆热,治宜六味丸之类,补水制火,若动用桂、附为引火,不知引归何处?」以上数说,明白晓畅,足破俗医之惑,爰录之以为世戒。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