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觉庐医话录存
正文   脉之虚实
近代 · 卢觉愚
下载:觉庐医话录存.txt
本书全文检索:
       仲景论脉以浮、大、滑、动、数为阳,沉、弱、涩、迟为阴,柯韵伯以六法释之,无馀蕴矣。然脉与证宜合参,脉证相应,辨治弗难,第病情隐伏,头绪纷繁,脉理渊深,推测匪易。先以虚实言之,证虚脉虚,证实脉实,其常也。若证则实矣,而脉似虚;或证则虚矣,而脉似实,其将何说以通之?不知脉证讵有相反之理,盖所谓病实脉虚者,其脉或隐伏难寻,或至数模糊,或涩滞不利,虽似乎虚而非虚也。若丹溪论涩脉曰:「人之所藉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瘀宿痰,胶固杂揉,脉道阻涩,不能自行,亦见涩象。若重取至骨,来似有力,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锢热治之。」叶香岩论喉闭证曰:「暴病暴死,皆属于火,火郁于内,不能外达,故似寒证。经络不通,脉道不行,多见沉涩无火之脉,非虚也。」易思兰曰:「凡遇极微之脉,久久寻之而得于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坚牢者,乃伏匿之脉,阳郁极矣,岂可认作虚寒?」凡此皆气机郁滞,脉道不利所致,切忌误作虚治。若证虚而脉似实者,或浮大而数,按之豁然,或鼎指洪盛,而重取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