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中风斠诠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民国 · 张山雷
下载:中风斠诠.txt
本书全文检索:
       伯龙又曰:北人类中多阳虚证,南人类中多阴虚证。阴虚之证治,已详言之,而阳虚类中之治法,宜遵东垣之补中益气及六君等为主,而顺气开痰佐之。〔批〕(顺气开痰」四字,是治气火上升者必不可缓之要诀,伯龙论中,仅仅于此节一见,终嫌漏略。)前人治法颇详,兹不复赘。昌邑黄坤载主以水寒土湿、木郁生风。左半偏枯者,主桂枝乌苓汤;右半偏枯者,主黄耆姜苓汤。余曾治北方数人,初病即进此方,嗣以补中益气收功。大忌风药,而参必用真人参方效,高丽参、党参皆无济。
       寿颐按:内风之动,皆由于肝木之旺,木火生风,是其常态,此固伯龙之所谓阴虚类中也。若阳虚而亦为类中,其道何由,殊难索解。盖阳气既虚,是为虚寒之候。既属虚寒,则内风又何自而生?若曰真阳式微,而猝为外来之寒风所乘,则仍是汉唐之所谓中风。古人散邪温中之方甚多,正为此证而设。然在伯龙之意,则固以彼为真中风也。且谓阳虚类中之治法,宜用补中益气及六君为主,以顺气开痰为佐,则其证必非外来之风,而犹是内动之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会员中心
资料推荐
本书目录
简介
序一
序二
中风斠诠自序
自序
序三
中风斠诠后序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一节 论风之为病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
   第二节 论中风之病,汉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证乃识内因
   第三节 论昏瞀猝仆之中风,无一非内因之风
   第四节 论医学家类中之病名,不如径作内风之明显
   第五节 论《甲乙经》之中风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内风之病认作外风之误
   第六节 论仲景伤寒六经皆有中风,本言外感之风,而后人误以内动之风附会,六经遂有中风中经络一说
   第七节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第八节 论续命诸方,古人本以专治外因之寒风,而已并用寒凉,可见古时亦是肝火内燔之证
   第九节 论古书所谓真中风之病必不多有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第十二节 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
   第十三节 论时病杂病亦最多气血冲脑之证
   第十四节 论阴寒之气上冲,亦能激动脑神经而失知觉、运动,发为昏厥、暴仆、痉直、瘛瘲等症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一节 脉因证治总论
   第二节 脉法总论
   第三节 治法总论
   第四节 论闭证宜开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第六节 论肝阳宜于潜镇
   第七节 论痰涎宜于开泄
   第八节 论气逆宜于顺降
   第九节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第十节 论肾阴渐宜滋填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卷第三·古方平议
   第一节 古方总论
   第二节 开关之方
   第三节 固脱之方
   第四节 潜镇之方
   第五节 化痰之方
   第六节 顺气之方
   第七节 清热之方
   第八节 滋养之方
   第九节 通络之方
   第十节 风家服食之方
   第十一节 通治中风方之辨正

   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