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中风斠诠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民国 · 张山雷
下载:中风斠诠.txt
本书全文检索:
       猝暴痉厥,多由肝阳上升,木火恣肆,是为热痰壅塞,矇蔽性灵,多属闭证。而亦有真阴虚竭于下,致无根之火仓猝飞腾,气涌痰奔,上蒙清窍,忽然痉厥,而目合口开、手不握固、声嘶气促、舌短面青,甚则冷汗淋漓、手足逆冷、脉伏不见、二便自遗、气息俱微、殆将不继,是为真元式微、龙雷暴动之脱证,多兼有虚寒气象,如面色、唇色多淡白无华,甚且青黯而必不红润(亦有四肢清冷,而面颧独红,是为虚火上浮之戴阳证,又非温补下元不可);脉多微弱无神,或且不能应指,而必不滑数弦劲、搏指有力;声音鼻息,必轻微断续,或兼有痰声,而必不息高而长、气粗如鼾。此皆元阴告匮,真气不续,已几于一厥不回,大命遂倾之险,与闭证之挟痰上壅、火升气塞者,在在不同。则治法尤必以摄纳真阴、固护元气为当务之急,而恋阴益液之剂,即当与潜镇虚阳之法,双方并进,急起直追,方可希冀有一二之挽救。少缓须臾,即已无及,则如人参、阿胶、鸡子黄等之滋养,必与龙蛎、玳瑁、龟板、鳖甲等大队潜镇之品,浓煎频灌,庶有效力。而开泄痰涎诸药,亦且不可羼杂其间,以减其滋填之力。若肢冷脉伏,或自汗头汗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会员中心
资料推荐
本书目录
简介
序一
序二
中风斠诠自序
自序
序三
中风斠诠后序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一节 论风之为病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
   第二节 论中风之病,汉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证乃识内因
   第三节 论昏瞀猝仆之中风,无一非内因之风
   第四节 论医学家类中之病名,不如径作内风之明显
   第五节 论《甲乙经》之中风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内风之病认作外风之误
   第六节 论仲景伤寒六经皆有中风,本言外感之风,而后人误以内动之风附会,六经遂有中风中经络一说
   第七节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第八节 论续命诸方,古人本以专治外因之寒风,而已并用寒凉,可见古时亦是肝火内燔之证
   第九节 论古书所谓真中风之病必不多有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第十二节 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
   第十三节 论时病杂病亦最多气血冲脑之证
   第十四节 论阴寒之气上冲,亦能激动脑神经而失知觉、运动,发为昏厥、暴仆、痉直、瘛瘲等症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一节 脉因证治总论
   第二节 脉法总论
   第三节 治法总论
   第四节 论闭证宜开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第六节 论肝阳宜于潜镇
   第七节 论痰涎宜于开泄
   第八节 论气逆宜于顺降
   第九节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第十节 论肾阴渐宜滋填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卷第三·古方平议
   第一节 古方总论
   第二节 开关之方
   第三节 固脱之方
   第四节 潜镇之方
   第五节 化痰之方
   第六节 顺气之方
   第七节 清热之方
   第八节 滋养之方
   第九节 通络之方
   第十节 风家服食之方
   第十一节 通治中风方之辨正

   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