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位置 : 首页
中风斠诠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民国 · 张山雷
下载:中风斠诠.txt
本书全文检索:
       猝暴昏仆,多兼手足不仁、半身不遂,或刺痛瘫痪诸症。其平居无病而忽然不用者,皆是气血上菀,脑神经被其扰乱而失功用,诚如张伯龙所言。但能潜降肝阳,则气火俱平,神经之功用顷刻自复,必不能误与风药、燥药,行经走窜,反以扰乱大气,不得安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然在庸耳俗目之见,岂不谓此是肢体大症,苟不通经宣络,何可以起废疾?不知病形虽在肢节,病源实在神经,不潜其阳,不降其气,则上冲之势焰不熄,即神经之扰攘,必无已时。凡属宣络通经之物,动而不静,行而不守,适以助其奔迅,万万不可误用,此则通国之古今名贤,本未有悟彻此中原理者,一经揭破,当共恍然。惟在数日之后,其势少息,其气少和,而肢体之瘫废如故,则当知经络隧道之中,已为痰浊壅塞,气机已滞,血脉不灵,脑神经之运用,至此乃失其固有之性,而真为肢节络脉之痼疾,从此治疗,殊非易言。然使尚在旬月之间,则隧道窒塞,犹未太甚,或尚有疏通之望,譬如器械不用,关节不灵,而为日无多,犹未缺蚀,急为刮磨,亦堪利用。此则通经宣络之法,亦不可少缓须臾,而古人治痹成方,始可採用。然此是用以治肢体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会员中心
资料推荐
本书目录
简介
序一
序二
中风斠诠自序
自序
序三
中风斠诠后序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一节 论风之为病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
   第二节 论中风之病,汉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证乃识内因
   第三节 论昏瞀猝仆之中风,无一非内因之风
   第四节 论医学家类中之病名,不如径作内风之明显
   第五节 论《甲乙经》之中风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内风之病认作外风之误
   第六节 论仲景伤寒六经皆有中风,本言外感之风,而后人误以内动之风附会,六经遂有中风中经络一说
   第七节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第八节 论续命诸方,古人本以专治外因之寒风,而已并用寒凉,可见古时亦是肝火内燔之证
   第九节 论古书所谓真中风之病必不多有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第十二节 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
   第十三节 论时病杂病亦最多气血冲脑之证
   第十四节 论阴寒之气上冲,亦能激动脑神经而失知觉、运动,发为昏厥、暴仆、痉直、瘛瘲等症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一节 脉因证治总论
   第二节 脉法总论
   第三节 治法总论
   第四节 论闭证宜开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第六节 论肝阳宜于潜镇
   第七节 论痰涎宜于开泄
   第八节 论气逆宜于顺降
   第九节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第十节 论肾阴渐宜滋填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卷第三·古方平议
   第一节 古方总论
   第二节 开关之方
   第三节 固脱之方
   第四节 潜镇之方
   第五节 化痰之方
   第六节 顺气之方
   第七节 清热之方
   第八节 滋养之方
   第九节 通络之方
   第十节 风家服食之方
   第十一节 通治中风方之辨正

   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文学100    中医资源网    心典资源网    二十四史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电子邮箱:tcmfile@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1
Copyright @2020 中医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