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级曰:太阴脾经之法,散见于六经耳,六经之证未有能外太阴者,以脾为一身之主也。脾气强健,何病不愈?否则诸法皆不验矣。
舒驰远曰:太阴经病,是必腹满而吐,腹痛自利矣,其证属里。阴脉虽浮,亦不宜于发汗。即令外兼太阳表证,惟当以理中为主,内加桂枝,两经合治,此一定之法也。若只据脉浮用桂枝,专顾太阳,不顾太阴,大不合法。
五饮病见前六经定法,曰留饮,曰水饮,曰支饮,曰悬饮,曰溢饮。予常治留饮为患,十用八九。
按:人身后天水穀之精气生血,精气者,精微纯静之气,故属阴;水穀之悍气生津,悍气者,勇悍浮动之气,故属阳。血入于营,津行于卫,皆藉脾中之阳而为传布周流。苟脾气里乏,其所生之血传布不尽者,停蓄膈中,不能复行经络而为败浊,兼之胸中之阳不能宣布,痰血即上逆而吐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