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者,面垢自汗,口燥闷倒,昏不知人,背冷,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是也。当是时,切勿便与冷水,或卧冷地。如行路暍死者(暍音谒,伤暑也),即置日中,晒地上,以小便淋热土上,取热土填患者脐眼,急以二气丹同苏合香丸,汤调灌下。如无二气,捣大蒜水灌之亦可。盖中伤暑毒,外阳内阴,治暑药多用暖剂,如大顺散之用姜、桂,枇杷叶散之用丁香。独蒜亦辛热之物,盖蒜气臭烈,亦通诸窍之灵药也。
东垣先生分阴阳动静而治之。
静而得之者为阴证,或水阁深堂,过处凉室,以伤其外;或沉李浮瓜,过食生冷,以伤其内,所谓因暑而伤暑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肢节逆冷而心烦,肌肤大热无汗,腹痛吐泻,为幽室、冷物之阴寒所遏,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以大顺散主之。
动而得之者为阳证,或行人,或农夫,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