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曰:古云病加于小愈,若新瘥后,须调停饮食,勿使复伤为主。
(陈氏)伤寒进食一节为最难,如胃中有一毫未清,而进食早,则邪热必复。若胃已清,热已定,不与饮食,使几微元气一脱,从何处续命耶。(此际以验舌胎为主,如胃有积热者,舌必有胎,胎必乾燥,重者焦藁,甚则芒刺。此等止可与滚汤,频频润之,禁止穀气,全要使胃脘空虚,则邪热易退。为父母骨肉者,不知伤寒利害,过于姑息,止记伤寒所忌粥饭,而床头果品,枕底酸甜,一概不废,岂知此等滋味,一入肠胃,则稠腻胶结,反助胃火里邪,其害甚于穀气。如果舌胎渐净滋润,方为里热将清,宜渐进穀食,以扶正气。其法用荷叶擦洗构器,次用竹叶带水一滚,取汤一碗,入芦根数寸煎滚。去芦根,将水飞陈米粉入汤中,熬数沸,作稀糊饮之。清香可以开胃,回清气,退浊气,降火清痰,行滞润燥,为迸食之良法。如未得大便者,因肠胃津枯,调理药中,多用当归、红花、紫菀、黄芩,使大肠液足,燥粪自行。不可卒用硝、黄,耗损气血。仲景法,便硬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